你質疑過Facebook消息的真實性嗎?淺談社群媒體對傳播的影響力
社群媒體對我們的影響,很有可能遠超乎你的想像。
你可能沒有經常使用Facebook,但你肯定聽過Facebook。在2017年末,回顧今年的媒體趨勢,我們可以看到Facebook絕對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歷經了多年的成長,現在Mark Zuckerberg要帶給用戶的功能,已經不僅止於圖文上的分享,還要透過「直播」增加用戶的黏著度,延長停留時間、增加更多流量。
Facebook的影響力
社群媒體對我們帶來的影響力甚鉅,根據資策會在2016年7月的調查統計,台灣除了是世界知名的低頭族王國外,也是Facebook的活躍市場,光是台灣的Facebook用戶,就占了總人口的74%。仔細觀察媒體如何影響世界,你每天透過行動裝置接受的資訊大幅影響了你的思想,甚至你的價值觀。Facebook儼然已成為人們接收資訊的來源,研究顯示,人們從Facebook取得資訊的次數,比他們從其他最常使用的數位來源要多上2到3倍。
美國耶魯大學研究發現,若在文章中加入專業術語,即便只是簡單且沒有根據的論述,都會使教育水平較低者信服。
阿拉伯之春與美國的通俄門事件
據社會學家發現,2011年突尼西亞的茉莉花革命引發的阿拉伯之春,民主浪潮之所以能夠在短時間內推翻數個古老政權的原因,便是仰賴Facebook及Twitter等社交媒體。專家發現,當時很多網路上宣揚的資料來源並不正確,但分享速度卻異常快速,影響了多數民眾的思想。反映了現代人獲得外界資訊的來源,大多來自於Facebook及Twitter等社群媒體所提供的內容,並不會質疑或考證其合理性。
除此之外,俄羅斯透過社群媒體平台干擾2016美國總統大選的「通俄門」事件,在今年9月爆發時更是震驚社會。Facebook表示,在美國總統大選期間,該平台上有近500個與俄國有關的假帳號,花了10萬美元、針對美國用戶投放3000則廣告,內容都是試圖引發美國社會意識形態分歧的社會議題,例如種族、移民、槍枝管制和LGBT,接觸超過1.26億名的用戶。由於相較於一般貼文,付費廣告可以觸及到更多人,因此影響層面也相對更大。
越容易產出的訊息 可信度越低
據Kantar近日發表的調查報告顯示,只有1/3的受訪者將社群媒體及即時通訊軟體的消息做為可信任的新聞來源。
如今社交網路已經被更多的商業、娛樂、政治等因素介入,變得越來越不可信任。據Kantar市場研究公司的調查指出,傳統媒體包括電視新聞、廣播、報紙以及雜誌,都取得超過2/3的信任率。其中,雜誌新聞最受到受訪民眾信任的來源,以72%居於首位,第二名是電視直播的69%,第三名則是廣播的68%。但調查結果也發現,同樣是電視、廣播、報紙、雜誌的新聞,一旦訊息被轉發至網路,其被信任率就呈現出下降趨勢。專家表示,新聞信息的可信任程度,可能與它們產生的難易程度有關,畢竟傳統媒體的製作成本遠比社群媒體高出很多。
現今由於行動裝置的普及,人們無心的轉載已變成謠言及輿論操縱的最大溫床。
Facebook守護平台的課題 仍待解決
傳播大師Marshall McLuhan曾說過一句名言:「媒介即訊息」(The Media is The Message),當人們每天都被無形的手操控的時候,對於網路上的資訊,你應該全盤接收嗎?除了自身對於訊息的懷疑,外界也關注Facebook官方應如何做好把關。Facebook全球內容政策經理David Caragliano指出,由於Facebook並非專業判斷內容的真實性的公司,因此很難控制不實訊息的散佈,目前官方傾向和第三方平台以及媒體識讀專家合作,以把關訊息的真實性。例如Facebook在今年3月開放用戶與第三方組織可針對不實訊息加上「有爭議」的標示,並降低該則貼文的觸擊率。但曾有研究指出,這項政策對於用戶判斷訊息真假的幫助並不大,平均只能幫助3.7%的用戶正確判斷訊息,甚至引發某些用戶懷疑警示標籤的立場是否偏頗,造成更多爭議。
儘管營收數字亮眼,Facebook要如何維護世界近四分之一人口的社群內容安全也變得更困難。做為一個已經取代傳統媒體的新興媒體平台,Facebook必須扮演好自身的把關角色,這些挑戰或許也能成為促使Facebook技術進步的一項動力。面對即將到來的2018年,Facebook除了調整影片廣告策略,企圖將影片做為社群平台的核心重點外,針對資訊安全議題,外界也仍然在等這個社群龍頭會做出什麼影響網路局勢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