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早的「LKK」、「SBB」到近期「佛系」「**宇宙」,網路用語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哏也越來越多。知識、資訊的累積使得要去閱讀、消化變得越來越困難,但是不跟上時代的腳步只會像「LKK」一樣,讓人聽了尷尬病發作。為了避免與網路脫節,最直接的方法當然是多用網路多逛論壇,但是現在Facebook、Instagram、YouTube、Ptt……等資訊量如此龐雜,更別說還有海外的微博、Reddit……等各種不同國家、不同語言的平台,要隨時掌握新知變得困難起來,但只要掌握大原則,就可以用最快的速度迎風而上。
首先要知道這些所謂的「哏」都是事出有其因,像是傻眼貓咪來自毒品新聞;鸚鵡兄弟則是日本Docomo吉祥物在中國被惡搞而竄紅;**宇宙是復仇者聯盟系列電影中的獨立世界觀導致大家都要有自己的**宇宙。
要理解這些哏,必須要懂得找資料,通常我們經由他人提供的新聞、評論、分析,都是經過處理的資訊,但要找到資料就只能多做基本功了,像是各論壇、社群的生態,從慣用語到族群背景都是很好的研究對象,甚至可以從特定的看板一次獲得大量關於各種哏的原始資料,所以要操作社群前也要能夠融入社群。
首先介紹最常用的Google搜尋,Google用來搜尋這些哏的方式非常簡單,只要把特定詞組輸入後搜尋就可以了,運氣好的話也許會有人直接整理好懶人包,這樣就可以更好理解了。
但如果你要找的目標剛好沒有這種別人幫你整理好的懶人包或是分析,那就試著把搜尋結果的時間調整一下吧,限定在更早的區間,透過幾次的縮小範圍之後可以特定出某個區間是爆紅的時間點。但這個方法對於存在很久才被當作哏的目標以及長久被使用來說較難以使用,這時候就可以用另一個方法了。
透過Google搜尋趨勢(Google Trends)的趨勢變化,可以看出一件事物受到關注的程度是如何變化,越多人搜尋也就代表越多人有興趣。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搜尋趨勢顯示出來的是搜尋行為的變化,而不是分析搜尋結果的數量分佈,因此對討論趨勢的判讀仍需要其他工具的協助。
現在市面上有許多廠商都推出所謂的網路監測的工具,可以透過比對收錄的資料來得知一項議題的趨勢,而根據功能的不同,有些甚至可以直接特定出主要在「帶風向」的平台或是使用者。而不同的廠商所提供的資料庫內容也會有所差異,像是涵蓋範圍廣不廣大;提供比對的資料是即時還是長遠的……等,所以在使用時也需要找到符合自身需求的工具才可以獲得相對應的數據。
而一些網站甚至會整理這些哏,台灣如PTT鄉民百科、偽基百科…等,會將網路文化中的慣用語、文化等加以解釋,但說明文字仍然是以該網站使用族群慣用的方式敘述,所以在理解上仍然需要自行理解資訊。
國外也有類似網站如Know Your Meme,外文程度可以理解的話也可以多了解現在國外在流行什麼,保不齊可以透過人為操作率先引入中文的網路圈,雖然這些meme(迷因)的形成難以掌握,但翻譯不同語言的meme難易度相對來說會比較容易一些。
在使用英文、日文等外文的國家,由於語言的隔閡,哏或議題的傳遞相對較慢,可以透過一些翻譯作家所翻譯的「趣圖」來了解資訊。但仍然必須謹記一點,這些翻譯作品絕大多數都會附上原出處,別忘記多多去追根溯源,對於自身找資料的能力會有相當大的助益。
社群媒體操作需要對各族群所偏愛的主題、表達方式…等都有所涉獵,甚至有人說「雜學家」才是掌握這些關鍵的人,因為信手拈來皆是詩,甚至一次觸動不同族群,這些都需要對社會文化有足夠深刻的理解才可以作到的,因此平常多吸收各種資料、資訊,其實某天真的有可能會派上用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