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舉也需要網路行銷?一起探究選舉如何打入年輕族群
隨著2018的九合一選舉投票日越來越逼近,各個候選人也都花招盡出。從台灣首次政黨輪替以來,選舉的討論度有增無減。而這也經歷了以紙媒、電視為主的年代到現在的網路世代,讓選舉的行銷手法有了更多變化。
早期的選舉文化當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滿路滿街的桃太郎旗、布條,還有沿街強力放送的宣傳車,隨著民眾觀感改變以及政府的限制,旗幟、看板的使用量減少許多,宣傳車的分貝與巡迴頻率也變得保守。而選舉贈品的選擇由於法規變得嚴謹,也從早期的柴米油鹽變成文具、面紙等小物。
網路行銷之於選舉
而網路的蓬勃發展,讓選舉也不得不在網路的世界中尋覓新的行銷之道,以下將簡單介紹較常看到運用在選舉中的網路行銷應用:
1.官方網站
2.官方社群
3.影音圖文、直播
4.網路口碑
官方網站與官方社群有何差別
首先要來說說官方網站與官方社群,這兩者其實差異越來越少了,甚至大多數的候選人已經把社群媒體當作自己的官方網站來使用。但是自己架設的官方網站其實比起社群媒體既定的格式可以有更多的發揮空間,甚至是透過設計來強調自己的長處,比起社群媒體要遵循服務提供商的限制來說要更加有變化得多。
官方社群也就是經由社群媒體像是Facebook粉絲專頁、Facebook社團、Instagram、LINE官方帳號等等。在這些社群媒體裡面可以即時發布各種訊息,大至造勢活動,小到節日的噓寒問暖,都可以透過這些社群媒體來拉近與選民的距離。
且這些社群媒體與早期部落格的差異性就是其黏著性,部落格雖然可以透過訂閱來獲得提醒,但是比不上加入社群媒體之後打開APP或網頁就會跳出一個又一個的訊息,訊息可以呈現在受眾眼前的機會大大上升,也提高了能見度。
與時俱進的影音圖文
因為影音圖文編輯的門檻越來越低,像是現在透過自動修圖的軟體就可以進行排版;影音也有套版可以直接套入各種過場與特效,以往只有電視廣告可以看到影音放送以外,現在很多政見宣傳已經改由網路的影音來傳遞,就連年紀大的老人家也可以簡單加入LINE的官方帳號收到各種推播,也能夠輕易轉發。
2016被稱為直播元年,在發展兩年後的現在,也可以常看到候選人透過直播與選民互動,縮短彼此的距離感,也有像是以監督政府為主訴求的媒體「沃草」,已經透過網路在選民與候選人之間舉辦一場又一場的各種直播、網路問答,除了候選人可以趁機營造形象或是宣傳政見以外,更重要的是讓政治參與門檻降低,選民可以更加方便了解選舉相關的各種事物。
網路口碑的正反兩面
最後來說說網路口碑,網路口碑指的是網路使用者們發表對事務的看法、經驗、心得等等。經過研究可以知道網路口碑是消費者在購買物品時的決策指標之一,而在前次美國總統大選當中,甚至有俄羅斯利用網路口碑來帶風向,意圖影響美國選情的爭議,足可見網路口碑的影響力甚劇。
就是由於網路口碑影響力甚劇,又是許多年輕人會接觸到的一大媒介,有越來越多的候選人會藉由網路口碑來營造自己的形象,像是透過支持者的讚聲來鞏固人氣就是一種網路口碑的應用。
但網路口碑也有負面的使用方法,像是利用網路匿名的方便性,製造對自己有力的網路口碑,也就是所謂的帶風向。以美國2016總統大選為例,選舉結束後各種社群媒體包含Facebook、Twitter等,被操作過的蛛絲馬跡紛紛被整理出來,就連Facebook官方也說有被異常大量投放廣告的紀錄。而這次社群媒體被操作的影響深遠,也是讓使用者們開始認知到假新聞或是被帶風像是多嚴重的一件事情。
選舉行銷以外更要保持獨立思考
在台灣除了Facebook以外,還有以年輕人為主的PTT、Dcard等,甚至也有人透過整理大數據的方式,將使用者的IP、使用時間整理出來,透過圖表化的方式分析是否為「一般人」。這與《新聞可以業配已經不是新聞,你該知道的是如何幫自己過濾新聞》這篇文章中提到的互相呼應,時時確認資訊的正確性,才可以讓大家可以保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不管每個人的選擇為何,選舉的行銷方式還是會一直持續進化下去,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會出現在家戴上VR頭盔的現場連線造勢活動也說不定,在行銷手法推陳出新的時候,也別忘了關注候選人提出的政見、過往實際的政治參與經歷,透過自己的腦袋深思熟慮之後,投下寶貴的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