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發展,品牌經營與商品行銷已經不是單方面持續傳達「我的產品超棒」就能讓群眾買單了,我們需要更多的互動、關注以及更多的觸擊數字,需要傳達價值與品牌理念,為此網路與實體書上的社群經營教學與小訣竅分享也都多不勝數。
所以,你可能會想知道:
「到底有沒有一招就能打遍天下的社群經營寶典?」
如果是這樣,很抱歉,可能要讓你失望了。
社群演算機制與群眾喜好日新月異,僅靠一招打遍天下似乎有點困難。但,幾個大原則把握住,倒可以先打好底子練個五六成。和練功一樣,把握住原理勤加練習與內化,待修練純熟,能靜觀天地之氣的流動,自然能打出自己的流派,是吧?
確立目標——從認識你的粉絲開始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欲吸引粉絲注意力,投其所好為最主要的方式,傳遞的媒介也會吸引個別族群的注意與轉發,操作得當,自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台灣衛福部疾病管制署發行的 #疾病擬人,便是一個相當成功的操作方式,透過生動的貼文內容及精美圖畫,傳達疾病預防以及相關知識,如新型A型流感、流感、登革熱,不僅在一個月內吸引萬人粉絲,增加在同溫層中的曝光率,更達到強力於年輕人間宣傳的效果。
同樣類似的例子如簡訊設計的捷運擬人,設立目標族群為設計圈朋友後,藉由設計師加好友後的臉書好友推薦,以及彼此針對特定主題的創意發揮和互動,激發了目不暇給的同人文創作、二創圖繪製、Cosplay等等,話題性及擴散性十足。
因此,在行銷社群之前請先確認好,「我們的客群是誰?」依照目標喜好產出內容,分析熱度,調整作法與歸納方向。先有了目標、以此方向經營再宣傳,才能「經營好一個社群」再來搞好如何「行銷一個社群」。
社群經營怎麼做?三個大方向請把握
要經營好一個社群,要避免直白地「一直在說自己的事」。過多商品內容、業配文章會令用戶避之唯恐不及,想像你一打開社群平台,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攤在你眼前,夠煩人的吧?不過當然,在社群經營上自然要提到品牌的正面訊息,因此我們就算要說,也要婉轉的說、換個方式說、用別的詞來說,怎麼讓人接收訊息還不反感,便是我們這裡要討論的藝術啦。
(1)分享不為人知的故事
若你有看過法國微電影《調音師L'accordeur》,就會知道人多多少少都會有一點點偷窺癖,想瞭解其他人不為人知的一面。同理,「窺探」對於社群平台上的用戶來說也是件有趣的事,因此若能提供事情的另一面,或是這件事是怎麼做到的,不僅能提高用戶的興趣,也能營造「分享祕密」的親切感。
粉絲喜歡瞭解品牌背後的「故事」,也就是所謂的「脈絡」。
例如,專門做採訪與專訪的媒體,可以分享背後工作人員做了多少努力,用了哪些器材,做哪些事前準備。一間以創意為主的公司,可以採訪工作內容有趣與獨特的員工,側拍他們的工作,讓粉絲瞭解「我們究竟在幹嘛」以及「這位什麼重要」,既滿足好奇心,又能帶出品牌特色。
另一種方法,是可以適時地慶祝公司的新里程碑。你們達到了什麼目標,粉絲累積幾人?已創立多久?增加了哪個部門?分享目前達到的成就,簡單介紹這個變化歷程或是未來可能帶來的改變,搭配照片或是短影片會更吸睛。
(2)提供有用的內容
如最開始所說的,請避免持續不斷提及產品,要說服粉絲,便要給予他們認為有利的東西,可能是優惠、禮物、重要資訊或知識,也就是「粉絲需要的」以及「解決問題」的內容,如果只是單純不停地將粉絲帶到自己的官網或產品,他們很快就會膩了。
同時,你也可以定期分享其他人或其他品牌的內容連結,並放上hashtag,一來促使他們回應,二來可以建立更大的社交網路(前提要與你品牌同性質)。這麼做有很多好處,你不僅能引起「被分享者」的注意,也能提供粉絲更多元的資源,往後想找這類文章,他們會聯想你這個品牌,再者,這樣也能讓你與優質文章產生正面連結。
除此之外,總有一兩個主題是每年拿來炒都不會爛的,不具有時事意義但很有幫助,寫這些文章或是內容的原因,是因為這不會因時代演進而被拋下,也不會輕易改變的「大原則」或是「知識道理」,這種類型的長青文章,能獲得一定的關注度,也可以帶來穩定流量。
(3)數據分析找到你的黃金貼文
儘管寫了符合用戶喜好的內容,確認你的使用者輪廓時時修改與分析,使你的內容對使用者來說持續有吸引力,瞭解社團經營的狀況,觀察社群粉絲與你貼文的互動狀況。那麼,哪些數據對你來說可能會比較有幫助呢?
這點我們可以根據社群聆聽(Social Listening)來做相關分析。
所謂社群聆聽即是透過使用者在網路上留下的「足跡」進而追蹤,瞭解其習性,歸納與調整行銷策略的方式。社群聆聽總體來說要關注的數據有關鍵字聲量、粉絲與品牌的互動率、社群的流量、透過社群導回主要網站的流量等等。
我們可以透過設立品牌相關關鍵字,觀察該關鍵字在使用者心中所帶來的情緒反應,瞭解使用者的「為什麼」——為什麼喜歡你的品牌,為什麼討厭?他們為什麼在討論這個話題?透過如此,進而制定符合不同族群的宣傳方針。
針對過去已發的內容,分類與歸納其表現,自然能找對最適合你社群粉絲的貼文內容,進而提供他們喜歡且易讀的訊息。
知道自己在做什麼,走再遠都不算歪路
像上面所提及的,還只是百百種社群經營方式中的冰山一角,看到這總不免覺得有些頭暈目眩,想偷吃步偶爾挑著做,想著反正加減做沒壞處嘛!
坦白說,加減做還真是沒太大壞處,不過在盲目模仿與複製前人的操作模式前,最重要的還是行動前先確認「我想達到什麼目的」,免得浪費資源又吃力不討好,做的自己叫苦連天還裡外不是人。
舉例來說,系遊時在夜遊的裝鬼嚇人、社團迎新表演,一屆一屆流傳的傳統不免也淪為制式活動,但其主要目的應該是透過緊張的氛圍加深彼此夥伴間的感情,或是共同因特定活動練習而凝聚的團隊向心力,若是失去做這個動作的「核」,辦活動者自然無法傳達理念,更別論參與活動者能明白其中苦心了。
因此,無論是人是物,擁有一個「核」是很重要的。
社群經營的領域深奥精微,成功模式、複製公式也未嘗不是個方法,然而無論何種方法都需建立在品牌核心之上,以此延伸,正確的方向吸引到對的客群,與粉絲的關係自然會更加親近。網路發展活絡蓬勃,未來勢必會有更多變數,時刻警戒、奠立品牌核心、聆聽使用者喜好,自能無往不利,抓住時代演變的脈絡,取得先機。